“我们有两款特色果冻,一款仅添加果汁,另一款则在此基础上增添了果粒。产品原料为我国首都的优质水果,从采摘到制成果汁和果粒,全程不超过24小时。”
“海隅是我们村落的名字,寓意是海边的静谧角落。我们的祖先以大海为生,世世代代从大海中汲取馈赠,将智慧与匠心融入这罐头之中。它们不仅承载着传承与情感,而且非常美味。”
于初月标准的英伦腔一开口就让人不自觉集中注意力,整个人散发出自信的光芒。
不仅英语,她还能流利地切换其他语言,让采购商们的翻译无用武之地,连其他摊位的人也被她深深折服。
葛小菊及业务小组其他成员苦学英文一年多。虽然外语读音没有那么纯正,但落落大方的模样仍然能完美传递真诚。而且她们还能根据客人的临场反应及时调整话术,同样为食品厂揽下多张订单。
展会第一天,她们就接了大大小小十来张订单,为此次参会赢得开门红。
展会第二天,周城日报刊登了海隅食品厂的采访,她们的摊位照片占据了半面报纸。因此,食品厂得到更多的关注,当地的供销社也纷纷找上门订购产品。
最后一天的下午,采购商寥寥无几。周边摊位的人上前攀谈,好奇她们去哪儿找来这么多人才。
“人嘛,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厂里会定期组织学习会,让员工们接受新的知识。”张文心回答,“还会办兴趣爱好培训班、辩论会等活动,不仅能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还能增进感情。”
她的话勾起那些人的兴趣,他们纷纷追问细节。
张文心娓娓而谈,聚集的人也越来越多,不约而同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员工开心幸福了,工作效率才会更高,而且有时候还能促进产品创新。”她说完最后一句,就开始帮忙撤展位。
众人听得意犹未尽,但又不得不离开,回到各自的摊位收拾东西。
当晚,杜生又订了一桌宴席,举办庆功宴。
“这次满载而归,大家都辛苦了。”他举杯站起,向众人发出碰杯信号。
酒杯、汽水瓶相互碰撞发出叮铃当啷的清脆声,让包间内的氛围更上一层。
众人吃吃喝喝两三小时,直到月上树梢才回招待所休息。
她们多留了两天,逛了当地有名的景点,尝了很多特色小吃,才心满意足地回到京市。
于知乐在回去的火车上安排好了生产行程,回到厂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员工大会。
“我知道你们中的一部分人需要兼顾学习和工作,非常辛苦。”她环视台下一周,鼓励道,“但是只有坚持才能看到彩虹,希望大家咬紧牙关,把最后一班岗站好。”
众人中气十足地应好。
她继续说:“天气越来越冷了,学习会的负责人可以去财务部支钱,厂里会承包每晚的煤炭费用。健康的体格才能让你们走得更远,所以我希望你傍晚可以抽出点时间,我让于齐带你们打拳锻炼身体。”
于知乐还特意交代食堂开了深夜窗口,为大家提供暖身又补脑且易消化的吃食。胡老三变着花样做小米粥、坚果糊、酒酿小丸子等,能做到半个月不重样。
种种极具人情味的举措不仅让本村人热泪盈眶,还大大提高了京市本地员工的归属感。大家并没有因为要复习而马虎对待白天的工作,反而打起十二分精神,更认真对待。
这些事情流传出去,食品厂的风评越来越好,各类产品更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进入十二月,气温逐渐降低,全国各地的复习氛围却更加火热紧凑。
于越带着一摞书住进了食品厂,看书陪大家复习,偶尔提他们解答难题,生活节奏与他们一致。日复一日的锻炼和宵夜投喂,他的体格壮实了几分。
与此同时,各地的国营厂悄然流行组织员工参加业余活动。员工们的幸福感提高了,效率自然上升,全国上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食品厂的各条生产线有条不紊地工作,运输组一批一批地往外运送产品。海隅牌悄然进入南方沿海省份,被越来越多人熟知。
高考前一天,于越接到秦云柏的电话通知,他们的项目有了巨大的进展,所以提前离开。
于知乐开车送他回实验室,叮嘱道:“一定要好好休息,暗示——”
“暗示吃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于越抢过话头,竖起手指保证,“我绝对认真完成组织的吩咐,不会违背组织的命令
。”
厂里的人一直用着几句话鼓励考生,他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集体生活一段时间,他的性格也更开朗了,时不时会学着陈昭与她们开一些小玩笑。
“知道就好,我在你们实验室可是有线人的。”于知乐开玩笑道。
说着,车子驶近,姐弟二人便看清了在大门处等待两人的秦云柏的身影。他裹着厚重的军大衣,胡子拉碴,看样子又在实验室泡了几天。
“嫂子,多亏有你,要不我们都不会有这么大的突破。”秦云柏满脸激动,指了指手腕处黯淡的云朵标志。
于知乐笑道:“都是为国家做贡献,你们日夜研究更辛苦。”
“姐姐。”于越眼里带着急切。
于知乐知道他心急看到新的进展,语气无奈:“好了,我不说了,你们回实验室吧。”
于越匆匆与她告别,拉着秦云柏往实验室走,边走边问。
于知乐望着两人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突然有些想远在宁城的周岳生了。
许是有心灵感应,她刚回到办公室,周岳生的电话便打来了。两人虽然聊的都是零散的话题,却也谈了半个多小时,挂断电话时还依依不舍。
十二月十号,高考的日子来临。第一天上午考政治,下午考史地或理化。
张文心和杨素云跑了很多部门,包了一辆公交车送考,让厂里的考生中午能有个歇息的地方,还为同考场的其他考生提供热水。
厂里人的午餐则是运输组送来的盒饭,每一份都是两荤一素。于海宗在运输过程中还做了保温设施,确保每一份送到考生手上还是热气腾腾的。
高考持续了整整三天,食品厂的考生每天都有这样的待遇,收获了不少艳羡的目光。
不过他们并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抓紧每一秒钟复习,全力以赴。结束考试后,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活动。
日子一天天流逝,各车间的生产日程表经历了由厚变薄再变厚的过程,运输组一直在忙碌。
年味越来越重,厂里的考生们陆续收到邮递员送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食品厂内,大家脸上一直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乐姐,我考上了燕京大学。”于杨收到通知书的第一时间就去找于知乐报喜。
于知乐笑着祝贺:“恭喜你,小杨。”
说罢,她与张文心对视,换血计划要开始了。
第213章
一月中下旬,厂里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都已经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录取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他们报考的大学分布在全国各地,专业选择也十分广泛,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
叶成玉考回了沪市,趁着还没开学,她抓紧时间撰写学生档案,详细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性格特点,以便下一任老师能快速上手。
不知怎么的,厂里所有人都考上大学的事在京市悄然流传开。嗅觉敏锐的人在食品厂没有公开招聘信息前,就已经上门询问,一律被李爷爷和方爷爷挡了回去。
不过,这则消息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因为大家的目光很快被秦云柏和于越所在团队公布的半导体最新成果吸引。
此后几天,“半导体新突破:科技曙光映照华夏”等标题频繁出现在报纸标题上,陈昭也报道了相关新闻。
这件事不仅在国内非常火热,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很多关注。
“物理学术界新星冉冉升起。”张文心念叨完标题就放下报纸,“这段时间秦云柏和小越有得忙活咯。”
于知乐将视线从文章移走,笑着应声:“这是好事,能促进很多领域的发展。”
张文心对这方面没太大兴趣,没有多聊,与她商议确认新招聘会的各项事宜。
“要不改改招聘要求?招太多有高考意愿的人,年年这么换人也不是办法啊。”她问。
于知乐摇头,说:“每年有人员变动是正常的,他们考到全国各地,对于我们之后办快递公司也有利。”
“行,那就按你说的来。”张文心拿起笔划掉新增的一条细则。
上岸考生从三月初开始报到,所以她们要在年前确定好名单,年后复工便立即组织培训。因此两人讨论优化了流程,第二天便直接放出招聘消息。
此次招聘会比第一次还要热闹,报名的人多了一倍,其中不乏其他厂子的熟练工人。
优化流程后,整个筛选过程缩减了一半时间。立春当天,所有入选的人就收到了通知。次日,海隅食品厂开始放年假,于初月亦然。
尽管厂里还没有收到广交会订单的尾款,她们还是决定给所有人包一个大红包。
海隅村副业组的第一批人聚集在于知乐的办公室帮忙,其中考上外地大学的几人流露出不舍。
“大家的心在一起就行。”陈昭开玩笑宽慰她们,“你们好好学,专业对口的人以后都不准当逃兵,全都给我回来助力海隅牌发展。”
“回来,回来。”穗穗学着他嚷嚷。
小奶音萌化在场所有人,驱散了几分悲伤。
临近中午,封好的红包已经满满一箩筐,和年会要□□的礼物堆放在张文心的办公室里。
“那我就先走了,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于知乐与众人一一拥抱。
最终,她还是决定去宁城与周岳生一起过年,算好时间买了中午的车票。至于工作,全都堆到了节后上班的那一周。
“我也走了,年三十晚再见。”陈昭朝她们挥挥手。
于知乐提前了约莫半小时到火车站,陈昭陪她候车,讲起单位里的种种戏剧性事件,还提到他爸爸调去津市的事情。
火车哐当哐当行驶了半天一夜,在清晨抵达曾经的六朝古都——宁城。
这儿的年味也很浓,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虽是清晨,街道却已十分热闹,已有不少刚置办完年货的一家人。
“乌饭包油条,还有刚出锅的蒸儿糕和豆沙包,甜香扑鼻!”
离火车站不远的国营饭店门前,一位老人高声吆喝着,吆喝声夹杂着蒸汽,模糊了他的面容。
于知乐走近,递上钱票买了一份乌饭包油条和两个蒸儿糕,并向她打听去宁城军事学院的路线。
“丫头,你打听那儿做什么?”大娘面带警惕,上下打量起她。
于知乐直接掏出结婚证和一个勋章,解释:“我来找我丈夫,他在参加交流活动,过年也留在这边。”
这个交流活动不是秘密进行的,很多本地人都知道这是在为高考招生做准备,大娘亦然。她虽然不识字,但认得勋章上的国徽,眼神一下变了,热情地给她指路。
“你去旁边的车站,坐六路公交到终点站。下了车,你向东走一段路就能看见大门。”说着,她还悄悄给于知乐塞了一块梅花糕,小声道,“这是咱们的特色梅花糕,你甜甜嘴。”
于知乐向她道谢,前往车站。她只等了几分钟,迎来了一辆挤满人的公交车,随着人群挤了上去。
车上气氛热闹,大家用方言扯着闲篇。
车子停下又启动,车上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于知乐一人在终点站下车。她按照大娘的指示前行,走了十来分钟才看见一个略显破旧的大门,而门前有一个老人在扫雪。
还没等她开口,老人就看见了她,颇为惊奇,说:“丫头,来年三月才开学,你现在来这儿做什么?”
“我找人。”于知乐又掏出结婚证和勋章。
“哦,原来是军属。”大爷恍然大悟,给她指了一栋建筑,“他们的课还没结束,外边冷,你先去食堂等着吧。等会儿下了课,大家会去那里吃年夜饭。”
食堂里,十几个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围着一张大圆桌包饺子。有人在揉面,有人剁馅。大家见了她,都很好奇。
【穿越小说】推荐阅读:带娃改嫁到军属大院[六零]古代生活日常废土采集种田日常[囤粮]假如二凤是始皇的太子六十年代随军日常嫁给残疾维修工[八零]在反派出生前(快穿)如何阻止男主发疯在种田文签到致富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黑月光男配被拯救成毒唯大龄社畜圆梦在七零异世界药材造福指南误将病娇反派当成未婚夫大国小鲜(科举)王府通房上位记和顶流亲哥相认后我爆红了五十年代军工大院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八零大佬的知青原配觉醒了七零假结婚日常[双穿]真千金亲妈快穿回来了[穿书]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娘子说她会养猪和我红楼之赘婿砸锅卖铁去上学红楼之好想哭七零反派的心头肉快穿世界吃瓜第一线八零之媳妇当家为夫曾是龙傲天我靠武力值爆红娱乐圈锦鲤学霸她超甜[穿书]侯府表妹自救手册郡主穿七零后摆烂装穷[空间]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这个炮灰女配我不当了在各个世界当咸鱼二代六零年代机修厂甜妹在哨向世界苟成万人迷我在选秀节目里当咸鱼[穿书]我这尴尬的重生[年代]我是好男人[快穿]国公府小厨房我阿爹是年代文男主对照组四合院里的漂亮媳妇【年代】北宋小丫鬟大理寺打工人(美食)BOSS她真不一般[快穿]大院美人处对象日常[七零]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穿成知青女配从美利坚回来的大佬原配[年代]下乡妹妹高考回城[七零]女扮男装我拿到登基剧本(科举)摆烂,摆烂,摆烂!!!消灭恋爱脑行动指南撩了暴戾太子后我跑了长安穿进赛博游戏后干掉BOSS成功上位万人迷她倾倒众生[快穿]我不做人了[星际]炮灰神童,带父爆红晚唐闺秀的七零生活炮灰美人捡到香江大佬[八零]我以为我拿的救赎剧本在派出所里吃瓜当团宠嫡长嫡幼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穿成炮灰我退圈上岸了庶子的青云路(科举)菟丝美人[快穿]小师妹为何那样炮灰女配换亲错嫁年代文大佬漂亮的她[快穿]书香世家(科举)穿书后我靠当情报贩子成神了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我在七零养娃种树彪悍姨母清宫养娃日常[武周]问鼎满级绿茶在年代文躺赢我在军营做大锅饭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强宠骄婢漫画万人嫌自救指南世子妃不想转正穿书女配科学碾压[快穿]当炮灰替身的我死后兽人永不为奴!和前夫一起穿进狗血文影帝女友是宫女六零漂亮女厂长食全食美咋办?我爹是奸臣!我有霸总光环[穿书]穿成白月光替身后年代文真千金的绿茶妈[穿书]对照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七零大院来了个绝色大美人